以下是關于實驗室制氮機的工作準備與流程的詳細說明:
1.工作準備階段
環境適配性檢查:將設備安置于干燥通風良好的場所,遠離熱源、陽光直射區域及潮濕環境,確保周圍無腐蝕性氣體或粉塵堆積。理想狀態下,工作環境溫度應控制在5℃–40℃范圍內,濕度不超過85%,以保證分子篩吸附劑的最佳活性和系統穩定性。
電源與氣源確認:接入符合設備功率需求的穩定交流電源,并安裝獨立空氣開關作為過載保護。若采用壓縮空氣作為原料氣源,需提前啟動空壓機并調整輸出壓力至規定范圍,同時驗證管路系統的密封性,防止漏氣影響產氮效率。
耗材安裝與預處理:打開機箱后依次裝入碳分子篩填充柱或其他類型吸附塔組件,注意密封圈的正確位置以避免氣體短路。對于新啟用的分子篩床層,建議進行活化再生操作——通過高溫烘烤去除殘留水分和雜質,隨后用干燥氮氣吹掃冷卻至常溫待用。此外,需定期更換過濾器濾芯以確保進氣潔凈度。
參數初始化設置:依據實驗需求設定目標氮氣純度、流量值及出口壓力上限。現代智能型設備支持觸摸屏或電腦端編程輸入,可存儲多組常用工藝配方供快速調用。初次運行時建議從低濃度起步,逐步優化至所需指標。
2.實驗室制氮機標準操作流程
系統自檢與預熱:通電開機后首先執行全功能自診斷程序,包括電磁閥動作測試、傳感器校準校驗等環節。隨后進入自動升溫模式,使吸附塔逐漸達到最佳工作溫度(約60–80℃),此過程一般持續30分鐘左右,直至指示燈顯示“就緒”狀態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。
原料空氣引入與分離:緩慢開啟進氣閥門,讓環境空氣經前置過濾器進入制氮主機。在吸附塔內,氧氣、二氧化碳等雜散組分被分子篩優先吸附滯留,而高純度氮氣則穿過床層匯集到集氣罐中。期間監控面板實時顯示各關鍵點的壓力曲線和純度趨勢圖,便于及時調整工況參數。
產品氣收集與調配:當緩沖罐內壓力升至設定閾值時,自動切換閥將合格氮氣導入儲氣瓶或直接供給用氣點。若需混合其他氣體比例,可通過配比閥精確調節各路流量實現定制化輸出。持續生產過程中應定時排放殘液分離器內的冷凝水,防止積水倒灌損壞內部元件。
停機維護程序:實驗結束后先關閉進料閥停止供氣,保持惰性氣體氛圍下自然降溫降壓。待系統全泄壓后切斷主電源,記錄本次運行的數據日志并清理外置過濾器。長期不用時應排空所有管路存水,并用防塵罩覆蓋設備以防結露受潮。
3.實驗室制氮機注意事項與安全規范
防誤操作機制:嚴禁帶壓拆卸部件,必須在徹*卸壓后方可進行檢修作業。緊急停機按鈕應置于顯眼位置且功能可靠,遇到異常情況立即按下以切斷動力源。
個人防護裝備:操作人員佩戴護目鏡、手套等勞保用品,避免低溫冷灼傷或高壓氣體沖擊傷害。搬運重型氣瓶時使用專用推車工具,防止傾倒砸傷事故。
定期維護保養:建立日常點檢制度,重點檢查分子篩使用壽命、閥門密封性能及儀表準確性。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面保養,清洗換熱器表面灰塵并潤滑運動部件。